“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,没有一丝丝改变,时间只不过是考验,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……”暑假的午后,丰南区小稻地村花儿朵朵驿站飘出清亮的歌声。返乡大学生正拿着歌词卡片,带着十多个孩子逐句学唱,孩子们奶声奶气的嗓音此起彼伏,偶尔跑调的“破音”惹得大家笑成一团。
这堂充满欢乐的音乐课,是村里“青春护航·暑期课堂”的日常一幕,也是积分制基层治理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生动缩影。
“既能帮村里做事,又能赚得积分,还能拿到暑期社会实践证明,一举多得!”就读于廊坊师范学院的大三学生崔源容是首批报名的志愿者。她和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分工协作,有人给孩子们辅导暑期作业,有人教孩子们画画、唱歌,有人讲解防溺水、交通安全知识,还有人带着孩子们读绘本、做手工……笔尖沙沙声、清脆欢笑声,成了丰南区小稻地村最动听的暑期旋律。
展开剩余64%暑期伊始,丰南区小稻地村结合“积分制”基层治理模式,发起“青春护航·暑期课堂”志愿服务项目,号召返乡大学生利用假期,为村里6-12岁的孩子开设作业辅导、兴趣拓展、安全科普等课程,每服务1小时可累积5分。同时,村里还鼓励大学生参与村级管理,为村级管理建言献策,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后,可获得积分奖励。镇政府会根据志愿服务时长与表现,为每位参与者出具暑期社会实践证明,清晰标注服务内容、时长及评价,为他们的校园实践履历添上扎实一笔。
“积分制不仅是对志愿服务的激励,更搭建了大学生参与村务的桥梁。现在年轻人带来的新视角,让治理更贴近村民需求,这就是青春力量的价值。” 丰南区小稻地村党支部书记吴新伟欣慰地说。
截至目前,丰南区小稻地村已有14名返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,累计服务时长超140小时,覆盖全村40余名学生,3条建议被采纳。
“通过积分制让大学生深度参与基层治理,再以实践证明固化这份经历,既破解了农村暑期‘看护难’的痛点,也为年轻人搭建了了解家乡、反哺家乡的平台。”丰南区岔河镇组织委员辛鹏表示,“接下来,我们会继续拓展积分应用场景,让更多人感受到‘付出有回报、参与有价值’,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,更有温度。”
小小的积分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大能量,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乡土间生根发芽,青春力量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,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最鲜活的注脚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盛鹏配资-股市配资开户加杠网-配资资金-石家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